7月16日,第30届全国书博会期间,在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的指导与支持下,“出版融合与知识服务论坛工作年会”顺利召开。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研研究院院长、教授、长江学者方卿,南京大学出版学院院长张志强,北京万物可知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赵海涛,电子工业出版社副社长赵晨阳,社科文献出版社副社长谢炜,中国纺织出版社董事长郑伟良,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社长张玲,重庆大学图书馆馆长杨新涯,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馆长杜丽,北京科技大学图书馆馆长王瑜,清华大学图书馆副馆长邵敏,浙江大学图书馆党委书记兼副馆长吴晨,复旦大学图书馆党委书记兼常务副馆长侯力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副馆长郭姝,上海图书馆(上海科研技术情报研究所)副馆(所)长徐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副馆长黄小强,北京化工大学图书馆、高科图书馆联盟秘书长杨守文等嘉宾受邀出席,以及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中国科研技术大学图书馆、北京邮电大学图书馆、科研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等来自产业链各方的嘉宾和代表200余人参加会议。
图 会议现场
论坛工作会由秘书长、北京万物可知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军科主持,全面总结新闻出版业科技与标准重点实验室及“科技出版与知识服务应用联盟”取得的成果,发布新一届“出版融合与知识服务论坛”组织组织及工作计划。
图 论坛秘书长、北京万物可知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军科主持论坛工作会
“科技出版与知识服务应用联盟”理事长、电子工业出版社副社长赵晨阳做重点实验室和联盟工作总结。联盟由国内知名的出版组织、高校等教学科研组织组成,成员单位136家,包括91家高校图书馆、44家出版组织、1家技术公司。联盟旨在搭建产业链各方的沟通研讨和供需对接平台,打通行业产业链,推进出版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建立健康开展的产业生态。
依托重点实验室,联盟在学术研究、平台产品运营和馆社融合活动等各方面取得了长足开展。学术研究方面,联盟成员单位参与了9项国家标准、6项行业标准和12项企业标准的制定,面向联盟成员单位发布开放课题,完成11项研究报告;基于“国家知识服务平台可知分平台”,建立新型产业链供需对接模式,已入驻超过110家出版社、对接1300余家图书馆,搭建产业上下游的沟通研讨通道,推进纸电同步出版和应用;馆社融合方面,联盟举办了2届年会,在全国各地举办了16场行业研讨会,有效促进了产业融合开展。
图 联盟理事长、电子工业出版社副社长赵晨阳做联盟工作总结
在原重点实验室和联盟基础上,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北京万物可知技术有限公司、电子科技大学、北京科技大学联合申报的国家出版业科技与标准重点实验室“基于区块链的出版业知识服务模式创新及应用重点实验室”已于2021年2月3日正式获批,本期联盟更名为“出版融合与知识服务论坛”(既“出版融合与知识服务应用联盟”),其宗旨是:推进知识服务产业链融合开展,建立知识组织、知识发现、知识服务及知识应用的新型产业融合模式,基于区块链技术构建全新的出版融合与知识服务应用平台和信任体系,基于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知识内容精准投送和深度服务,有助于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和标准推广应用,支持和维护正版环境,促进产业生态的健康开展。
论坛工作会上发布了新一届组织组织及学术委员会专家名单,并进行了成员单位授牌、专家聘任等环节。
图 为主席、第一副主席、秘书长授牌
图 为副主席授牌
图 聘任学术委员会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