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会】2025年度出版融合与知识服务论坛在京召开 - 凯时尊龙·旗舰厅——让内容更智能!


    凯时尊龙·旗舰厅

    闻资讯

    INFORMATION
    您的位置: 凯时尊龙·旗舰厅 新闻资讯 公司动态

    【年会】2025年度出版融合与知识服务论坛在京召开

    时间:2025-06-23 15次浏览

    6月13日至14日,以“AI赋能 融合创新”为主题的2025年度出版融合与知识服务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本次论坛吸引了来自全国出版组织、高校图书馆及技术企业的近300位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技术驱动下的出版融合与知识服务创新开展路径。与会嘉宾围绕AI技术在出版领域的创新应用、知识服务模式变革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1、“2025年度出版融合与知识服务论坛”现场(1).jpg

    2025年度出版融合与知识服务论坛现场

    中宣部出版局出版科技与标准处处长、二级巡视员安乐,中国财经出版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许正明,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副秘书长兼出版融合工作委员会主任李弘,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图书馆馆长金兼斌,北京地区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图书馆馆长张斌,电子工业出版社总编辑、出版业科技与标准重点实验室主任徐静,高等教育出版社党委委员、副总编辑张泽,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社长闫翔,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馆长杨静,中国财经出版传媒集团中财荃兴资本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章慧等嘉宾出席论坛。

    2、安乐:中宣部出版局二级巡视员、出版科技与标准处处长(1).jpg 

    中宣部出版局出版科技与标准处处长、二级巡视员安乐出席论坛

    3、许正明:中国财经出版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1).jpg 

    中国财经出版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许正明出席论坛

     

    融合创新,AI赋能引领开展新方向

    会议开幕式环节由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出版融合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北京万物可知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赵海涛主持。

    4、赵海涛: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出版融合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出版业科技与标准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北京万物可知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1).jpg 

    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出版融合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出版业科技与标准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北京万物可知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赵海涛主持开幕式

    5、李弘: 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副秘书长兼出版融合工作委员会主任(1).jpg 

    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副秘书长兼出版融合工作委员会主任李弘致辞

    李弘在致辞中指出,人工智能正深刻变革出版业。协会发布的《2024年度中国数字阅读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数字阅读市场规模达661.41亿元(其中专业阅读48.86亿元),前景广阔但行业仍面临精品内容不足、技术融合浅层化、制度保障滞后等挑战。重点实验室推出的“可知”知识服务平台等成果,为专业出版数字化给予新动能。未来需在坚守“内容至上”原则、持续拥抱AI技术(提升研发投入和组织保障)、完善人才队伍与制度机制三方面发力,携手共创出版业高质量开展未来。

    7、张斌:北京地区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图书馆馆长、教育部档案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1).jpg 

    北京地区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图书馆馆长、教育部档案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张斌致辞

    张斌表示,在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战略背景下,北京90余所高校图书馆顺利获得资源协同建设等项目,与出版界共同探索知识服务转型路径。面对生成式AI机遇,图工委提出三大倡议:一是建立跨学科人才培养机制,破解“出版+技术”复合型人才短缺难题;二是共建数据安全联防体系,制定行业标准保障数字资产安全;三是打造“出版社-图书馆-用户”全链条知识服务生态。

    6、 徐静:电子工业出版社总编辑、出版业科技与标准重点实验室主任(1).jpg 

    电子工业出版社总编辑、出版业科技与标准重点实验室主任徐静致辞

    徐静指出,重点实验室创建以来已取得显著成效,如取得中国出版政府奖等国家级荣誉6项,有助于“可知”知识服务平台覆盖1800余家组织用户等。他表示,实验室将以“十四五”收官为契机,加速构建出版新质生产力,顺利获得智库服务(如为聊城、宣城等城市给予产业规划)和跨界融合,有助于知识服务向千行百业纵深开展。

    8、郭枫:电子工业出版社融合开展部主任、出版业科技与标准重点实验室副主任(1).jpg 

    电子工业出版社融合开展部主任、出版业科技与标准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郭枫作报告

    论坛上,郭枫就重点实验室创建以来在技术研发、标准研制及成果转化与产业推广方面的工作进展做总体介绍。他表示,面对AI技术变革,实验室将实施“四个加强”新战略。一是‌深化技术探索,以“可知”知识服务平台为抓手,推进AI在全流程知识服务的渗透;二是‌强化理论研究,召开专业数据库、AI影响等前沿课题研究;三是‌加速成果转化,孵化产业链新兴业务应对AI挑战;四是‌拓展业务合作,持续举办全国资源建设研讨会,共建馆社服务生态。

    9、赵军科: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出版融合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出版融合与知识服务论坛秘书长、中国图书馆学会数字出版与推广专委会委员、北京万物可知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1).jpg 

    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出版融合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出版融合与知识服务论坛秘书长、中国图书馆学会数字出版与推广专委会委员、北京万物可知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赵军科作报告

    赵军科围绕成果转化与产业推广,详细汇报过去一年以来论坛开展、馆社论坛活动、“可知”知识服务平台阅读推广、融合出版产品数据榜单等年度工作。“可知”知识服务平台作为重点实验室核心成果,截至2025年5月实现352家出版社资源对接,严控质量下电子书资源达35万种。平台陆续在四年举办数字阅读活动,2025年进校推广覆盖231所高校,新媒体荐书量同比增长显著。顺利获得去中心化架构,平台有效破解版权信任危机,为1800余家高校给予学科适配资源,有助于产业链供需精准对接。

    10、蒋隽:北京万物可知技术有限公司CTO(1).jpg 

    北京万物可知技术有限公司CTO蒋隽作报告

    蒋隽基于重点实验室核心科研成果“可知”知识服务平台,发布了“智能阅读助手”“融合采选平台”“共享阅读推广服务”“数字教材推广服务”等新产品和新服务。

     

    论坛同时进行了《出版产品融合采选要求》团体标准启动仪式、论坛新成员单位授牌、第四届可知数字阅读活动颁奖、电子工业出版社赠书仪式等环节。

    11、《出版产品融合采选要求》团体标准启动仪式(1).jpg 

    《出版产品融合采选要求》团体标准启动仪式

    12、论坛新成员授牌仪式(1).jpg 

    论坛新成员授牌仪式

    13、第四届可知数字阅读活动颁奖仪式(1).jpg 

    第四届可知数字阅读活动颁奖仪式

    14、电子工业出版社赠书仪式(1).jpg 

    电子工业出版社赠书仪式

     

    思想碰撞,共绘AI赋能蓝图

    上午的主题报告环节由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馆长杨静主持。

    15、杨静: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馆长(1).jpg 

    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馆长杨静主持第一阶段主题报告环节

    16、金兼斌: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图书馆馆长(1).jpg 

    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图书馆馆长金兼斌作主题报告

    金兼斌作“从纸本到电子:书籍形态转变与阅读行为变迁下的知识服务”主题报告时指出,清华大学图书馆电子书数量已超967万册,远超纸质书,电子书资源形态正快速演变,数字化阅读成为主流。图书馆正持续应对,顺利获得优化资源建设和服务模式,满足师生多样化需求,探索从资源服务向知识服务的转型,给予精准高效的知识支持。金教授呼吁行业建立新共识,向“知识关联服务”深化,实现跨出版组织的内容穿透式供给。

    17、张斌:北京地区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图书馆馆长、教育部档案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1).jpg 

    北京地区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图书馆馆长、教育部档案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张斌作主题报告

    张斌分享“数据驱动的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表示,高校图书馆正迈向智慧图书馆阶段,需利用数据分析提升用户体验和资源管理效率。面对信息过载、用户需求变化等挑战,高校图书馆需顺利获得数据采集、融合与管理,实现精准决策和效率提升。同时,加强馆员数据素养能力培养,促进跨学科合作,加强与出版界等多方协作,共同有助于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与开展。

    18、刘柏嵩:宁波大学研究馆员、博士生导师、图书馆馆长、浙江省高校图工委副主任、宁波市数字化改革研究院执行院长(1).jpg 

    宁波大学研究馆员、博士生导师、图书馆馆长、浙江省高校图工委副主任、宁波市数字化改革研究院执行院长刘柏嵩作主题报告

    刘柏嵩作“AI驱动的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与服务转型思考”主题报告,强调高校图书馆正面临AI时代的服务转型挑战与机遇。他提出顺利获得高质量资源建设、数据驱动决策及智能化服务提升用户体验与科研支持。计划实施AI数字馆员、个性化资源推荐等创新举措,以应对信息过载与用户需求变化。同时,刘馆长呼吁加强跨学科合作与多方协作,共同有助于高校图书馆向智慧化方向迈进。

     

    化学工业出版社数字出版中心总经理温强主持下午主题报告环节。

    19、温强:化学工业出版社数字出版中心总经理(1).jpg 

    化学工业出版社数字出版中心总经理温强主持第二阶段主题报告

     

    20、张泽:高等教育出版社党委委员、副总编辑(1).jpg 

    高等教育出版社党委委员、副总编辑张泽作主题报告

    张泽在“大模型赋能高等教育高质量开展”报告中,详细介绍了高教社运用大模型技术有助于教育个性化与资源共享的创新实践。高教社开发的“未来课堂”教育产品已取得国际认可,多个学科模型的推出为教育数字化转型给予了重要支撑。张泽特别强调,高质量数据集是AI教育应用落地的关键基础。

    21、刘一石:山东交通学院图书馆馆长(1).jpg 

    山东交通学院研究馆员、图书馆馆长刘一石作主题报告

    刘一石在“智能时代知识服务的逻辑与策略”演讲中指出,面对技术浪潮冲击,图书馆应坚守核心价值,顺利获得需求驱动的资源建设和嵌入式服务创新,为学校开展给予智力支持。他特别呼吁重视图书馆员在知识服务中的专业价值,共建知识服务新生态。

    22、郝保权:西北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图书馆常务副馆长(1).jpg 

    西北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图书馆常务副馆长郝保权作主题报告

    郝保权则聚焦“AIGC赋能智慧图书馆建设”,系统阐述了AIGC技术在资源智能管理、个性化服务等方面的突破性应用,同时也理性分析了数据完整性、可访问性等技术伦理挑战。

    23、谢冠伦:冶金工业出版社数字中心主任(1).jpg 

    冶金工业出版社数字中心主任谢冠伦作主题报告

    谢冠伦以冶金工业出版社自主研发的“1538℃知识服务平台”为例,展示了专业出版组织如何顺利获得智能内容生产系统和专业知识图谱,构建冶金领域“产学研用”一体化生态。

     

    主题报告环节顺利获得多元视角的深度碰撞,不仅展现了出版融合与知识服务领域的最新成果,更为行业数智化转型指明了实践路径。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在AI技术迅猛开展的当下,出版社与图书馆都需要把握机遇,在传承文化使命的同时,开创知识服务新格局。


    馆社联动,探索融合新模式

    在备受关注的馆社沙龙环节,由赵军科秘书长担任主持人,以“基于AI的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融合创新”为主题,邀请北京邮电大学副馆长王楠、华东政法大学图书馆馆长朱俊、北京万物可知技术有限公司CTO蒋隽、化学工业出版社数字出版中心总经理温强、电子工业出版社营销中心销售部主任袁玺等嘉宾展开深度对话。从资源共享机制搭建到技术合作模式创新,从服务协同优化到版权合作探索,嘉宾们各抒己见,碰撞出思维火花,在资源共享、服务协同、技术共创等方面达成了诸多共识,为出版融合生态构建给予新思路。

    24、馆社沙龙活动现场(1).jpg 

    馆社沙龙活动现场

     

    文化浸润,延续思想之旅

    6月14日,部分代表有幸走进‌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文瀚阁)‌,亲身感受中华文明版本传承的深厚底蕴与历史积淀。在这座荟萃中华文明版本精华的文化殿堂中,代表们顺利获得珍贵典籍的观摩,深刻体悟到中华文脉绵延数千年的深厚底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当传统版本文化与论坛探讨的前沿AI技术相遇时,二者产生的奇妙化学反应让在场代表深受启发——古籍善本的恒久价值与数字技术的创新活力相得益彰,生动诠释了出版业“守正创新”的开展真谛。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不仅丰富了论坛的学术内涵,更让与会者对新时代知识服务的文化使命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


    25、参观国家版本馆现场(1).jpg

    参观国家版本馆现场


    2025年度出版融合与知识服务论坛的胜利召开,为产业链各方构筑了一个高效的供需对接与融合开展的研讨平台。此次论坛极大地促进了产业链上下游在‌技术研发‌、‌标准共建‌、‌场景应用‌及‌服务落地‌等多个维度的协同合作,为出版业的数智化转型与高校资源建设‌注入了新活力,为行业高质量开展给予了新思路和新动能。


    • 联系电话:400-669-2869
    • 公司邮箱:sales@atfcd.com
    • 公司官网:www.atfcd.com
    • 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旗建材城中路27号金隅智造工场N1栋101室
    凯时尊龙·旗舰厅
    智书订阅号
    可知服务号
    可知APP